当前位置:

首 页 > 技术文章 > 操作铜带拉伸强度试验机时,设备校准的具体步骤是什么?
目录导航 Directory

技术支持Article

操作铜带拉伸强度试验机时,设备校准的具体步骤是什么?
发布时间: 点击次数:次

操作铜带拉伸强度试验机时,设备校准是确保测试数据精准的核心环节,需按 “日常零点校准"“定期力值量程校准"“位移与速度校准" 三个维度分步执行,校准过程需遵循设备说明书及计量规范(如 JJG 139-2014《拉力、压力和万能试验机检定规程》),具体步骤如下:

一、日常力值零点校准(每次测试前必做,耗时 1-2 分钟)

零点校准用于消除夹具自重、传感器漂移导致的初始力值偏移,是每次测试前的基础校准步骤,具体操作:

设备准备

接通试验机电源,启动测试软件,等待设备自检完成(软件显示 “自检通过",无报错代码);

确保上、下夹具处于 “空载状态":夹具无接触、无夹持试样,夹口内无铜屑、灰尘等异物(若有异物,用软布清理干净)。

进入校准界面

在测试软件主菜单中找到 “校准" 选项,选择 “力值零点校准"(部分设备标注为 “清零" 或 “零点重置");

确认软件提示 “是否进行零点校准",点击 “确认"(部分设备需先将夹具移动至 “校准初始位置",软件会自动提示移动方向,按提示操作即可)。

执行校准与验证

系统自动采集当前力值信号,将其设为 “力值零点",校准过程耗时约 10-30 秒,完成后软件显示 “零点校准成功";

验证:校准后观察软件力值显示窗口,数值应稳定在 “0.00N±0.01N"(不同设备精度略有差异),若显示 “0.02N 以上" 或波动较大,需重复上述步骤 1-2 次;若仍无法归零,需检查传感器连接线是否松动,或联系厂家排查。

二、定期力值量程校准(每月 1 次,或按计量要求,耗时 15-30 分钟)

量程校准用于验证传感器在不同载荷下的测量精度,需使用标准砝码(精度等级≥M1 级)或第三方校准装置,具体步骤:

1. 校准前准备

设备与砝码准备:

确保试验机已完成 “零点校准"(参考步骤一);

准备覆盖常用测试量程的标准砝码(如日常测试 5kN 以内的铜带,需准备 1kN、2kN、5kN 砝码;若测试量程 10kN,需增加 10kN 砝码),砝码需在有效期内(通常 1 年校准 1 次),表面无锈蚀、损伤。

工装安装:

卸下试验机下夹具(或在夹具上安装 “砝码悬挂工装",工装需无明显重量,避免引入额外误差);

将工装的挂钩垂直对准下传感器中心,确保砝码悬挂后无倾斜(工装歪斜会导致力值分解,影响校准精度)。

2. 分步加载校准

“从低到高" 的顺序加载砝码,每个量程点需稳定 30 秒后记录数据,具体:

加载第一个砝码(如 1kN):

缓慢将 1kN 标准砝码挂在工装挂钩上,避免砝码撞击设备;

等待 30 秒(让传感器稳定),记录软件显示的 “设备测量值"(如 1002N)与 “砝码标准值"(1000N),计算偏差:偏差率 =(测量值 - 标准值)/ 标准值 ×100%。

加载后续砝码(如 2kN、5kN):

按同样方法依次加载 2kN、5kN 砝码,每个量程点均稳定 30 秒后记录数据,计算偏差率;

注意:加载过程中禁止触碰砝码或工装,避免外力干扰;若砝码重量较大(如 10kN),需用吊装工具辅助,防止砝码坠落伤人。

3. 数据判定与调整

合格标准:所有量程点的偏差率需≤±0.5% FS(满量程),如 5kN 量程下,最大允许偏差为 ±25N(5000N×0.5%);

不合格处理:

若偏差率在 ±0.5%-±1% 之间,可通过软件 “力值校准系数调整" 功能修正(需由专业人员操作:在软件校准界面输入 “标准值" 与 “测量值",系统自动计算校准系数并更新),修正后需重新加载砝码验证,直至偏差率≤±0.5%;

若偏差率>±1%,或修正后仍无法达标,需停止使用设备,联系厂家或第三方计量机构进行传感器维修或更换,禁止继续测试。

4. 校准记录

填写《力值量程校准记录表》,记录校准日期、操作人员、砝码编号、各量程点的标准值、测量值、偏差率及校准结果,存档备查(满足 ISO 9001 等质量体系追溯要求)。

三、位移与加载速度校准(每季度 1 次,耗时 10-15 分钟)

位移精度影响延伸率计算,速度稳定性影响屈服点识别,需通过 “标准光栅尺" 或 “秒表 + 直尺" 验证,具体步骤:

1. 位移精度校准

设备准备:

确保夹具处于空载状态,在软件中设置 “位移控制模式",设定位移目标值(如 50mm);

“标准光栅尺"(精度≥0.001mm)固定在设备工作台侧面,使光栅尺的测量头与上夹具(或下夹具)连接,确保测量方向与夹具移动方向一致。

执行位移测试:

点击 “开始位移",让夹具按 “低速"(如 5mm/min)移动至 50mm 目标值,软件显示 “设备位移值"(如 50.01mm);

读取标准光栅尺的 “实际位移值"(如 49.99mm),计算位移偏差:偏差 =| 设备位移值 - 实际位移值 |,合格标准为偏差≤±0.1mm(50mm 量程下)。

多量程验证:

按同样方法测试 20mm、100mm 位移量程,若所有量程偏差均≤±0.1mm,位移精度合格;若偏差超标,需联系厂家调整滚珠丝杆间隙或编码器参数。

2. 加载速度校准

设备设置:

在软件中选择 “位移控制模式",设定常用加载速度(如 10mm/min,铜带屈服前常用速度);

用记号笔在夹具上画一条 “初始标记线",同时在设备工作台对应位置画 “参考线"(便于观察移动距离)。

计时与测量:

点击 “开始加载",同时启动秒表,当秒表计时至 60 秒时,立即点击 “停止";

用直尺测量夹具 “初始标记线" 与 “参考线" 的实际移动距离(如 9.95mm),计算实际速度:实际速度 = 移动距离 / 1 分钟(如 9.95mm/min);

合格标准:实际速度与设定速度(10mm/min)的偏差≤±0.5%(即 9.95-10.05mm/min)。

多速度验证:

按同样方法测试屈服后常用速度(如 30mm/min),若偏差均合格,速度稳定性达标;若偏差超标,需检查伺服电机参数或滚珠丝杆润滑状态,必要时联系厂家调试。

四、校准注意事项

环境要求:校准需在 “恒温恒湿环境" 下进行(温度 23℃±2℃,湿度 50%±5%),避免温度波动导致传感器漂移,或湿度超标导致砝码锈蚀;

安全防护:加载大重量砝码(如≥5kN)时,需佩戴防砸手套,使用吊装工具,禁止用手直接托举砝码,防止砝码坠落伤人;

专业操作:力值校准系数调整、传感器维修等复杂操作,需由厂家授权人员或第三方计量师执行,禁止非专业人员拆解设备或修改软件参数;

校准周期:日常零点校准每次测试前必做;力值量程校准每月 1 次,或每测试 500 次后额外校准 1 次;位移与速度校准每季度 1 次,若设备长期闲置(超过 3 个月),重新启用前需全项校准。

通过以上步骤,可确保铜带拉伸强度试验机的力值、位移、速度精度符合测试要求,从硬件层面保障拉伸强度、延伸率等参数的测量准确性,避免因设备偏差导致测试数据失真。


联系人:粟经理
电话:
021-67252666
手机:
13402079333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167号

食品机械设备网

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