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
首 页 > 技术文章 > 金属材料的拉力强度测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
目录导航 Directory

技术支持Article

金属材料的拉力强度测试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
发布时间: 点击次数:次

金属材料的拉力强度测试需严格遵循标准规范,同时结合金属材料(如钢、铝、合金等)的刚性、脆性或延展性特点,重点关注样本制备、设备适配、测试环境、操作细节及数据有效性,以确保测试结果准确、可重复。以下是核心注意事项,按测试流程分类梳理:

一、测试前:样本制备与设备检查(基础保障)

1. 样本制备:严格符合标准,避免 “先天误差"

金属材料的样本形态、尺寸直接影响应力计算(应力 = 拉力 / 横截面积),需按对应的国家标准制备(如中国 GB/T 228.1、国际 ISO 6892-1、美国 ASTM E8),核心要求:

样本类型匹配:根据金属材质和用途选择样本形状,如:

板材 / 带材:制备成哑铃型样本(避免夹持处应力集中导致 “未断先裂"),标距段需平整、无毛刺,宽度 / 厚度误差≤±0.02mm;

线材 / 棒材:若直径≤10mm,可直接用原始线材(需去除表面氧化层、划痕);直径>10mm,需加工成 “圆截面试样",标距段直径偏差≤±0.05mm。

样本数量充足:同批次测试至少制备 3 个平行样本(金属材料可能存在成分不均,单个样本数据易偶然偏差,取平均值更具代表性);

避免加工损伤:样本加工时禁止用砂轮直接打磨标距段(会产生加工硬化,导致抗拉强度偏高),需用铣床 / 车床精车,表面粗糙度 Ra≤1.6μm。

2. 设备与夹具:适配金属特性,防止 “夹持失效"

夹具选择:金属硬度高、刚性强,需用楔形夹具(靠斜面自锁夹紧,适合钢、铁等高强度金属)或螺纹夹具(适合棒材 / 管材),严禁用 “气动平口夹具"(夹持力不足,金属样本易打滑);

夹具钳口需定期检查:若钳口有磨损、凹陷,需更换钳口衬垫(如硬质合金衬垫),避免样本夹持时 “打滑"(打滑会导致记录的 “最大拉力" 偏低,抗拉强度计算错误)。

设备校准:

力值校准:用标准砝码(精度≥0.01%)或标准金属试样(如已知抗拉强度的 Q235 钢标准样)校准,确保力值误差≤±1%(金属测试力值范围广,需覆盖测试量程,如测试 1000MPa 的高强度钢,需校准 0-200kN 量程);

位移 / 标距校准:用 “引伸计"(金属测试,比设备自带位移传感器精度更高)测量标距段伸长量,避免因夹具变形导致的 “伸长率偏大"(如测试屈服强度时,引伸计能精准捕捉 “0.2% 屈服强度")。

安全检查:金属断裂时可能产生飞溅碎片(尤其是高强度钢、脆性铸铁),需确认设备安全门闭合有效、急停按钮功能正常,测试者需佩戴护目镜,禁止手部靠近夹具运动范围。

二、测试中:参数设置与操作细节(关键控制)

1. 测试参数:匹配金属类型,避免 “速度偏差"

拉伸速度:根据金属的 “塑性" 调整,刚性金属(如碳钢、不锈钢)速度宜慢(5-50mm/min),塑性金属(如铝、铜)速度可稍快(20-100mm/min),具体需符合标准:

例:GB/T 228.1 规定,屈服强度≤200MPa 的金属,拉伸速度≤50mm/min;屈服强度>200MPa 的金属,速度≤30mm/min;

速度过快会导致:脆性金属(如铸铁)断裂时 “冲击效应" 明显,抗拉强度偏高;塑性金属(如纯铝)的屈服平台不明显,难以捕捉屈服强度。

终止条件:默认 “断裂自动停止",但需注意:

对于 “无明显屈服" 的金属(如高强度合金),需设置 “达到最大力值后下降 5% 时停止"(避免样本断裂后夹具空跑);

若测试 “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(Rp0.2)",需提前在软件中设置 “延伸率计算方式"(用引伸计数据计算,而非设备位移)。

2. 样本夹持:确保 “对中",避免 “偏心拉伸"

夹持时需调整上下夹具位置,使样本轴线与夹具中心线对齐(可用直尺辅助校准),若存在偏心(样本倾斜):

会导致标距段受力不均,产生 “附加弯曲应力",使测试的抗拉强度偏低(偏差可达 10%-20%),屈服强度难以准确捕捉;

若样本为管材 / 空心件,偏心还可能导致样本 “压扁" 而非正常拉伸断裂。

夹持力度:楔形夹具需均匀拧紧螺栓,避免过松(打滑)或过紧(夹伤样本,导致夹持处断裂,数据无效)。

3. 过程观察:监控样本状态,排除异常

测试中需观察样本变形过程:

塑性金属(如低碳钢)会经历 “弹性→屈服→强化→颈缩→断裂",屈服阶段力值会出现 “平台波动"(正常现象);

脆性金属(如铸铁)无明显屈服,直接从弹性阶段进入断裂,断裂面平整(正常);

若出现以下情况,需立即停机,重新测试:

样本在夹持处断裂(原因:夹具钳口磨损、样本未加工成哑铃型);

力值曲线突然跳变(原因:样本表面有裂纹、夹杂物,或引伸计松动);

夹具打滑(力值上升缓慢,位移快速增加,无明显应力增长)。

三、测试后:数据处理与报告(结果验证)

1. 数据有效性判断

首先核对 “平行样本数据偏差":同批次 3 个样本的抗拉强度偏差应≤5%,屈服强度偏差≤8%,若偏差过大(如超过 10%),需排查原因(样本加工误差、夹具打滑、偏心拉伸等),重新制备样本测试;

其次核对 “断裂位置":正常断裂应发生在标距段内(哑铃型样本的中间平行段),若断裂在标距外(靠近夹具处),数据无效(需重新测试),除非样本为 “非哑铃型" 且符合标准特殊规定。

2. 关键参数计算:避免 “公式错误"

抗拉强度(Rm):公式为 “最大拉力(Fmax)/ 原始横截面积(A0)",需注意:

原始横截面积需按样本实际尺寸计算(如圆截面试样 A0=πd²/4,d 为标距段实际直径,而非名义直径);

若样本断裂后有 “颈缩"(塑性金属),不可用 “颈缩后截面积" 计算(Rm 需用原始面积)。

屈服强度(ReH/ReL):

有明显屈服平台的金属(如低碳钢),取平台段的力值计算;

无明显屈服的金属,取 “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 Rp0.2"(软件自动计算,需确认引伸计数据有效)。

3. 报告完整性

报告需包含:样本信息(材质牌号、规格、热处理状态)、测试标准、设备型号、夹具类型、引伸计精度、拉伸速度、原始力 - 位移曲线、3 个平行样本的原始数据及平均值,确保数据可溯源(便于后续质量追溯或复检)。

四、特殊金属的额外注意事项

高温金属(如耐热合金):需使用 “高温拉伸夹具" 和 “高温炉",测试前需将样本在设定温度下保温 30min(确保温度均匀),并选择耐高温的引伸计(如石英引伸计);

薄壁金属(如铝箔、薄钢板):需用 “气动平口夹具"(夹持力均匀,避免夹伤),标距段需用胶水粘贴 “应变片"(或用视频引伸计),防止引伸计夹持损伤样本;

预应力金属(如钢丝):测试前需 “预拉伸"(施加 5% 额定拉力,消除残余应力),避免测试中力值曲线出现 “初始波动"。

 综上,金属材料拉力强度测试的核心是 “控制变量、排除干扰"—— 从样本制备到设备操作,每一步都需贴合金属特性和标准要求,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真实反映材料的力学性能,为产品设计、质量验收提供可靠依据。

 


联系人:粟经理
电话:
021-67252666
手机:
13402079333
  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沪公网安备 31011602001167号

食品机械设备网

推荐收藏该企业网站